(1)必 須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使用,專業烯啶蟲胺施藥間隔期7~10天。對卵菌綱病菌以外的病害沒有防效,如其他病害同時發生,要與其他藥劑混合使用。(2)懸浮劑在使用前必 須充分搖勻,并采用二次稀釋法。本劑有一定的內吸性,但不能傳導到新葉,施藥時應均勻噴霧到植株全部葉片的正反面,噴藥量應根據對象作物的生長情況、栽培密度等進行調整。烯啶蟲胺廠家(3)為防止抗藥性產生,建議與其他殺菌劑輪用。在黃瓜、番茄上的安 全間隔期為3天,每季作物zui多使用3~4次。
殺菌與殺蟲殺螨不同。殺蟲殺螨的原則是見蟲殺蟲,專業烯啶蟲胺見螨殺螨,即只有當蟲口或螨蟲在單位面積內達到一定數量時,進行防治就能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而殺菌則不然,殺菌的原則是以預防為主,防治為輔,即在病菌發生危害之前或發生危害初期。就應進行積ji防治。如病害已發生危害或造成危害時,再進行防治,即使使用好的殺菌藥劑,烯啶蟲胺廠家效果也不會令人滿意。有時甚至會達到難易控制的程度,給果樹生產造成減收或絕收。
(1)結構相同:氟吡菌胺和氟吡菌酰胺都是吡啶酰胺類殺菌劑。專業烯啶蟲胺(2)都具有很好的內吸性:氟吡菌胺和氟吡菌酰胺都是內吸性很好的殺菌劑,都能通過根、莖、葉等部位被吸收并通過韌皮部在植株體內傳導。(3)開發單位相同:氟吡菌胺和氟吡菌酰胺都是由德國拜耳作物科學公司開發的新型殺菌劑。烯啶蟲胺廠家(4)都可以用于土壤:氟吡菌胺和氟吡菌酰胺都可以從根部沿植株的木質部向整株作物分布,但不能沿韌皮部傳導,能夠在土壤中緩慢而均勻地分布在上層。使其在根際范圍內能夠有效而長時間地保護根系免于病菌侵染。
由于多效唑進入土壤后的半衰期長達6-12個月,專業烯啶蟲胺且不易分解,會直接影響到下茬蔬菜生長。以茄子為例,定植在含多效唑的土壤中,會直接影響茄子根系伸展、下扎,根不深,棵不壯。正確的方法應該是葉面噴施控棵的效果更好一些,安 全性更高,而且當季收獲拔園后,多效唑不易對后茬作物產生影響。烯啶蟲胺廠家另外,即使因葉面噴施多效唑出現藥害,還可用25-250毫升/千克的赤霉素藥液來緩解,而土施就很難補救。因此,zui好不要土施多效唑!
(1) 使用前要充分搖勻。專業烯啶蟲胺(2) 為了保證藥效,必 須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使用。(3) 噴藥時要將藥液均勻地噴霧到植株全部葉片的正反面,以保證藥效。(4) 對瓜類易產生藥害,使用時注意勿將藥液飛散到鄰近瓜地。(5) 對皮膚過敏者有致敏可能,具有過敏體質的人員不要進行施藥作業;下雨時,不進行施藥工作;剪枝、施肥、套袋等工作盡量在施藥前完成;高溫、高濕時避免長時間作業。(6)用于辣椒疫病時,zui多使用3次,安 全間隔期為7天;烯啶蟲胺廠家用于馬鈴薯晚疫病時,zui多使用4次,安 全間隔期為7天。
防治辣椒疫病,烯啶蟲胺專業發病初期用百分之50氟啶胺懸浮劑1500倍液噴霧,7~10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病害大流行時,5~7天噴一次。防治辣椒晚疫病,發病初期,每畝用百分之50氟啶胺懸浮劑25~35毫升,兌水50~70千克噴霧,間隔10天一次,連噴3次?;蚺c氰霜唑連續輪換用藥,節約防治成本。防治馬鈴薯晚疫病,發病初期用百分之50氟啶胺懸浮劑2000倍液噴霧,每隔7天噴一次,連噴3~4次,在晚疫病流行年份,烯啶蟲胺廠家發病嚴重地塊可提前割除地上部分植株,及時運出田外,減少薯塊感染率。